歙縣
歙縣是黃山市最大的縣,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是老徽州的府治所在地,因此,理所當然成為黃山市各縣的大哥大。
歙縣是徽文化的發源地,最苦的老百姓家也愛讀書。所謂“窮不丟書,富不丟豬”,“全家不讀書,就象一窩豬”。窮苦的山村,孩子們背著菜筒,翻山越嶺到學校求學,以爭取“草鞋換皮鞋”,改變窮困的地位。歷年高考,歙縣考生成績驕人,全市總有歙縣學子折桂。
歙縣歷代出高官,過去在老徽州地區有一半干部、各部門有一半當官的是歙縣人。讀書做官,出人頭地,是歙縣人夢寐以以求的頭等大事。
歙縣人可謂是“吃苦一族”,是徽州各縣中最能吃苦耐勞的群體。歙縣山多地少,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下,逐步形成了外向開拓與內斂自守這種兩重性的思維定勢。歙縣人歷來就有經商的天才,其外向開拓精神是徽州其它各縣人難于望其項背的。徽商雖然創造過一時的輝煌,但其內心深處仍受地理環境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葉落歸根”、“衣錦還鄉”的意識很強。盡管他們闖蕩天下,流寓四方,但他們終究還是把外邊當做過路的驛站,“根”必須留在故鄉,牌坊、祠堂、宅院則建在原籍的土地上。歙縣人常以正統徽州人自詡,徽州府衙的修復使歙縣人豪氣沖天,去黃復徽者以歙縣人居多。
歙縣人永遠吐不出準確的普通話,南鄉人說話象嘴含羅卜,絲音不斷。歙縣美女不多,氣質稍遜,總脫不了深山的土氣,男人不愛洗澡,小老板們雖然穿著西服,但領帶歪斜,不修邊幅,脫不了鄉下人的氣息。
黟縣
盡管和歙縣一樣,黟縣在秦始皇時代就建縣,但地狹人少,幾十年來,人口永遠不超十萬,是中國計劃生育的標兵,是徽州的小弟弟。
黟縣人在老徽州沒有勢力,老受人侵負。黟縣人不戀故土,經商足跡遍及江西、浙江等地,至今瓷都景德鎮有十萬多黟縣籍人,上街購物用黟縣話可暢通無阻。在黟縣當地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諺語,如今,黟縣女人經歷幾百年的凄風苦雨之后,似乎仍在默默訴說著思婦的寂寞與辛酸。不是黟縣女人生不出孩子,只是商人重利輕離別,誰解儂家相思愁?
黟縣人聰明、禮貌、勤儉、膽小怕事又有點小氣,女人嫁雞隨雞,講婦道,不招蜂惹蝶。黟縣男人不惹事,不結幫,生怕樹葉落在頭上把頭打破。黟縣人曾經用“鹽莖(一種腌菜)”換取客漢(北方人)的“腌雞”而沾沾自喜并以此嘲諷客漢的笨拙,至今成為黟縣人茶余飯后的笑料。黟縣人小氣出名,送人家禮后還計算能不能收回源水。黟縣人講的普通話也是“賣干線”,永遠帶著濃濃的別人聽不懂的土音,至老不改。
自從西遞、宏村成為世界遺產以后,黟縣人揚眉吐氣,終于從桃園洞走向世界,脫下“長衫”換上西服,和歙縣、屯溪人平起平坐。從此,沒人敢看不起黑多人:姥姥的,世界級的遺產,你有嗎?
休寧縣
休寧號稱狀元之鄉,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緒六年(1880),休寧出了19名文武狀元,居全國各縣之首。但大多是書呆子,文不是治國安邦之大官,武不是咤叱風云的大將。只能是死讀書,讀書死,象現在許多找不到工作的碩士生一樣空懷滿腹經綸。
休寧曾經是個大戶,連屯溪也屈歸休寧管轄。但后來每況日下,當屯溪成為皖浙贛交界處的中心城市時,休寧還是個國人鮮知的小縣,只得喊起“休屯同城”的酸溜酸的口號。但值得一提的是,被乾隆皇帝譽為“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的齊云山,曾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萬安羅盤,和現在的“全國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縣”、“國家級有機茶標準化示范區”和“全國生態示范建設試點縣”,使休寧還有點名氣。不過“既生喻,何生亮”,有大姐大黃山壓著,齊云山始終處在深閨人未識,難以和世界遺產齊云,不失為一大遺憾。
休寧人本分忠厚,勤奮務實、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安于現狀,開拓精神不強,缺少沖擊力,有一種與世無爭的中庸心態。休寧女人也很賢惠,娶個休寧姑娘,不會給男人帶來麻煩,至少不象屯溪姑娘那樣矯情十足。
祁門縣
祁門是正宗的山猴子,深山出紅茶,成為祁門的驕傲,連鄧大人也稱贊“你們紅茶世界有名”。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祁門過去交通不便,歷史以來跟外界聯系不夠密切,許多祁門人一輩子老死在山旮旯里,沒有出過一次遠門。年輕一輩在這樣的氛圍里成長大多誠實憨厚,經商意識淡薄,苦守茶山薄地,以圖糊口度日。
祁門歷史上人文基礎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新安醫學奠基人汪機和目連戲。山高林密,使祁門蛇類繁多,故蛇科研究有些名氣。祁門人為人豪爽,兼具山越人的蠻氣和靈氣,聰慧精明而好勇斗狠。山里人熱情好客,不象黟縣人那樣小氣,豪爽酒風可以讓不知底細的歙縣人和屯溪人甘拜下風。祁門女人雖然不如屯溪女人那樣秀氣嫵媚,但也開放時髦而又帶點“辣妹”,不少女人拉丁舞姿打遍全市無敵手。
牯牛降作為生態公園,使祁門終于搭上旅游這班車。此外,林、茶、菌、藥、瓷、機電為主的六大支柱產業也使人對祁門刮目相看,山溝里的黃山電器為祁門添加了現代經濟的氣息,山里人開始與現代經濟接軌。
屯溪區
作為當年孫權屯兵于溪的屯溪,經歷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從道光年間休寧縣的一個屯溪村到清朝的屯溪鎮,一直到“小上海”的屯溪市,如今屯溪成了黃山市的中心城區,名聞遐邇。
屯溪不再是休寧人的天下,現在的屯溪成為三區四縣、五湖四海人謀職定居的移民城市。屯溪話的方言雖然在下河浣衣的老婦女中還流行,但越來越多的人夾著各縣的方言的人涌到了屯溪,令地道的屯溪人有點酸溜溜的感覺。
屯溪有聞名遐邇的屯溪老街、花山謎窟等景區,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園林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人居環境獎等桂冠,屯溪的高速公路、飛機和正在建設中的高鐵等便捷的交通優勢使它無可爭議的成為黃山的中心城市。
屯溪人居各區之首,見多識廣,既受官文化熏染,又有八旗子弟的遺風,十分懶惰。城市的擴大,使屯溪許多拆遷戶因補償而一夜暴富,帶來了屯溪麻將廳的畸形繁華;屯溪的臟活、累活基本都由外地人做,從來紈绔少偉男,在創業上有建樹的屈指可數,燈紅酒綠下掩飾著空虛一代的心靈。
屯溪是座消費城市,創業氛圍不足,高端人才無用武之地。人才的流失使屯溪成為一個二、三流大學的畢業生求職的首選地,成為一個一等姑娘嫁二等男人的城市。屯溪女孩子十分開放但很有個性,精于打扮,但比較矯情,自負自傲,嬌驕二氣比區縣的女人厲害得多。屯溪人的自負感,源自屯溪在黃山市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良好的自我感覺之中,屯溪人看不起外地人。在他們眼中,只有屯溪人是城市人,其它區縣人都是阿鄉。
徽州區
雖然扛起了徽州大旗,但顯得有些勉強。從歙縣分離出來的徽州區,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總量,充其量相當于浙江的一個鄉鎮。
徽州區最大的旅游亮點是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潛口民宅博物館、貞靖羅東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閣和綠繞亭與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模檀干園、新四軍軍部舊址等史跡。因為有了永佳,徽州區成為以化工為主的工業新城,其工業發展可圈可點。
徽州區人基本是原歙縣人居多,但近年也擁進不少外地求職的各類人才甚至有博士后工作站。徽州區人吃苦耐勞,不偷懶,不使滑,有股子創業的精氣神,今后發展前途,令人刮目相看。
徽州女人相夫教子,十分賢惠,在屯溪一中附近,就有不少來陪讀的徽州女人。她們放棄工作,甘為孺子牛。徽州女人并不封閉,雖然沒有屯溪女人嬌艷,但不少徽州女人多才多藝,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一點不比屯溪女人差。
黃山區
作為當年小黃山市的市民,黃山區人把徽州當作后娘。曾經風光一時的小黃山市如今屈為市轄區,始終成為黃山區人心中的痛。
黃山區承山水之精脈,鐘靈毓秀、人俊文昌,確是一塊寶地。自從高人策劃,把歙縣的湯口、石臺的廣陽劃入太平以后,黃山區人就把黃山風景區四門統攬,加上有“黃山情侶、江南翡翠、東方日內瓦”的太平湖,雄心勃勃想成為夢寐以求的“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游特區的龍頭,成為與“徽州市”平起平坐的省轄市。
黃山區人既有南方人聰慧精明的特征,又有北方人的俠肝義膽,他們懂得宣傳家鄉,鄉土意識重,地域自豪感強,在利益面前喜歡抱團,有很強的團隊精神,當年能把人口不過萬、“全鎮只有一家豬肉店”的甘棠策劃成小黃山市,確也顯示其公關和辦事能力。黃山區人韜光養晦,老謀深算,卻又執著質直,爭強好勝。
黃山區水多自然有靈性,漂亮女孩不少,雖然一口太平話有點象安慶的黃梅調,但卻柔媚多姿,別有風情。就是吵起架來,雖嘴快如飛也顯得嫵媚動人,象《打豬草》中的丫頭一樣可愛,一般大老爺們沒有三下兩下是抵擋不了的。
黃山區的太平湖與千島湖一樣風景宜人,但名氣遠不如千島湖。如果不死抱著黃山牌子不放,另辟思路,集中力量打太平湖牌,把太平湖炒熱,豈不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憑黃山區人的性格,可能認準了是正宗黃山的死理,不會輕言放棄。資源運用得當,可成為當代太平人重整旗鼓、再鑄輝煌的精神財富,運用不好則有可能幻化為逡巡徘徊、裹足不前的思想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