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皖風味,也位列我國八大菜系之一,而徽州一帶更是徽菜的發(fā)源地,是品嘗最正宗的徽菜好地方。由于冬季的到訪,突然一夜的大雪把我們的座駕也給埋了,出行困難外加天寒地凍,我們偷了懶窩在酒店里連吃了三頓,徽菜的代表作倒是輪番點了個遍,但就不知道是不是地道了。
跑到酒店餐廳,門口巨大的易拉寶上寫著大大的“殺豬飯”三字,我好奇對著服務員就說道“飯就點殺豬飯吧!”。結果服務員連聲說我們菜譜里沒有殺豬飯這道飯。原來,殺豬飯是農(nóng)村過節(jié)的一個習俗,就是過節(jié)要殺豬吃飯,表示喜慶,并沒有特指哪種飯。
說到徽菜的代表作,光看連綿的山峰圍繞就知道當?shù)匾陨秸湟拔抖Q。而其中最為出名的要數(shù)雙石珍品“石雞”與“石耳”。原先這些山溝溝里吃的粗茶淡飯,如今卻是變成了奇珍,我們一直到了最后一頓飯才咬咬牙點了個石雞石耳湯。
其實所謂的石雞,是牛蛙的近親,因為這些類似青蛙的動物生長在徽州的山谷洞穴中,據(jù)說還是與毒蛇共棲的青蛙,因此石雞得名,號稱百蛙之王。由于肉質細嫩,燉湯而食更是入口即化,確實是一道佳品。而石耳,形如木耳,但是入口更滑溜,搭配石雞入湯,絕配。
跑到鄉(xiāng)村,土雞一直是受人推崇,越鄉(xiāng)下的地方味道越好。我至今記得某年冬天的武義溫泉游,全程無亮點,倒是一鍋土雞濃湯,徹底把我給征服了。在徽州,土雞分公母,一般公雞紅燒,老母雞燉湯,味道都不錯。
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土雞湯,爬完黃山的我們頓時元氣恢復不少,真的是滋補靚湯啊。
有了土雞,當然土雞蛋也是必不可少的。到了農(nóng)村我就特別喜歡點上土雞蛋,顏色鮮黃,自帶一股雞蛋清香,和我們城里吃的飼養(yǎng)雞蛋有著很大的不同。
石耳炒土雞蛋,應該是品嘗石耳最價廉物美的一道菜了,兩者混合起來一炒,更加增添了香滑口感,一上桌就被一掃而空。
說起徽州的名菜,不得不提臭鱖魚。由于古徽州深處大山中,對于魚的保鮮條件不足,所以當?shù)鼐蛯Ⅴr魚進行腌制,一方面保鮮,一方面也彌補了走山路消耗的鹽分,久而久之這里做出來的飯菜都普遍口味重。所以臭鱖魚本身并不臭,但是卻特別咸,一定要配飯吃才能下咽。不過很多人都很喜歡咸味里透露出來的鮮香與嚼勁,因人而異。
提到山珍,一般都會聯(lián)想到菌菇類,在黃山一帶,菌菇確實是桌上常菜。無論是入湯還是熱炒
都特別鮮美,是很能代表徽菜精華的食材,當然也很能對上我的胃口。
尤其是前菜中的素鮑片,我們頓頓必點,用菌菇做成鮑片的口感,香脆可口,爽滑細嫩,若不稱其是素鮑片,真有以假亂真之口感。
說到那么多徽菜,不過我最最喜歡的還要數(shù)炒筍片,無論是竹筍冬筍還是毛筍,都是我的大愛。跑到黃山,一定要嘗嘗這里土生土長的筍,鮮嫩無比,現(xiàn)在想想都要流口水啊,讓人難以抵擋。
要說中國八大菜系,徽菜絕對屬于鄉(xiāng)土氣息濃重的一種菜系,甚至感覺有點不上臺面,但是可別小看一口粗茶淡飯,也能品出個中美味。爬過黃山、走入古村,也許就是要這種土雞與菌菇的鄉(xiāng)土菜肴,更加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