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學成立的學術基礎是什么
時間:2011-09-07 08:46:07 來源:黃山中鐵旅游
徽州學成立的學術基礎是什么
徽州學作為一門學科得以確立,有三方面的基礎。
一是大量的歷史文獻和文書。據統計,現在徽州人的著述總數在4000種以上,文書約40余萬件。徽州文獻數量之多,涉及面之廣,學術質量之高,在全國都是極為罕見的。而徽州文書被譽為是繼甲骨文、漢晉簡牘、敦煌文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之后的“中國歷史文化第五大發現”。
文獻或文書,都是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歷史,或稱為文字資料。而作為徽州學成立的第二個學術基礎則是大量的文化遺存。文化遺存并非以文字形式,而是以實物形態保存下來的資料。據統計,原徽州府屬六縣有各種文化遺存5000余處。另外還有各類館藏文物近20萬件。這些文化遺存,我們稱其為物態文化資料。這些物態文化資料,可以補充文字資料的不足,也是徽州學研究重要資料來源之一。徽派建筑、徽州村落、新安畫派、徽州工藝等課題的研究,往往大部分要依賴于這些物態文化資料。而很多文獻、文書資料的記載也可以通過這些文化遺存來得到驗證,以辨真偽。
徽州學成立的第三個學術基礎是以口述和演唱形式保留下來的無形文化遺產。如儺舞、目連戲、徽劇、民間游藝、傳統工藝以及民俗、方言等。徽州戲曲、徽州民俗、民間工藝、民間藝術、徽州方言等課題的研究主要依賴這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