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鐵企業文化發展戰略(實施綱要)(摘要)
時間:2013-04-24 11:17:02 來源:黃山酒店huangshan hotel/黃山馨園國際大酒店/黃山中鐵旅游有限公司/中國中鐵四局黃山療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努力建設與企業改革發展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撐,根據中國中鐵總體發展戰略,制定本企業文化發展戰略(實施綱要)。
一、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自2004年總公司武漢企業文化工作會議以來,全公司按照“分兩步走”的企業文化建設方針,大力弘揚“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全面推進“鑄魂、育人、塑形”三項工程,切實加強工程項目文化建設,逐步統一了企業理念、視覺、行為三大識別系統,初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中鐵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體系,基本完成了2004年企業文化工作會議和《企業文化建設實施綱要》中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
(一)形成了“建設文化、引領發展”的企業共識。
(二)建立了“科學規范、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
(三)弘揚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四)打造了“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企業品牌。
(五)加強了“有機融合、特色鮮明”的項目文化。
(六)培育了“愛崗敬業、勇攀高峰”的時代先鋒。
(七)展示了“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央企形象。
(八)營造了“以人為本、和諧奮進”的文化氛圍。
二、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務。
(二)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內在需要。
(三)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四)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創新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五)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推動企業攻堅克難的迫切需要。
三、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及戰略目標
總體思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大力推進文化興企、文化強企戰略,以構建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為重點,以推進12項文化建設為內容,以加強項目文化建設為基礎,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目標,不斷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推進兩大轉變、實現二次創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強大動力和文化支撐。
戰略目標:用5年左右時間,開創企業文化建設新格局,努力實現“五增強、五提升”,即企業文化在戰略管控中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企業發展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領導班子建設中的導向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凝聚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職工隊伍建設中的激勵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執行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生產經營中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品牌傳播中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影響力明顯提升,努力把中國中鐵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化強企。
四、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
今后5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構建中國中鐵企業核心價值體系
1.傳承“報效祖國、拼搏奉獻”的光榮傳統。
2.弘揚“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3.培育“誠實守信、科學發展”的價值理念。
4.強化“銳意進取、堅韌頑強”的企業作風。
5.營造“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企業風尚。
6.彰顯“沖鋒在前、勇擔大任”的社會責任。
(二)推進12項文化建設
1.積極培育以“忠誠敬業”為重點的責任文化。深入開展企業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用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引領員工的價值取向,增強廣大員工忠誠企業的使命感;深入開展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操守教育,增強廣大員工敬業盡責的責任感;深入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廣大員工自覺將個人追求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不斷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做到忠誠企業、愛崗敬業。
2.積極培育以“標準精細”為重點的管理文化。要扎實開展好“管理提升”活動,健全完善企業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的制度規范,加強細節管理和過程控制,把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貫穿到各個層級、各個環節和每一名員工。要扎實推進企業管理制度化和項目管理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資金使用、物資采購、機械設備和勞務分包四個集中管理,全面提升企業管理和項目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3.積極培育以“本質安全”為重點的安全文化。要牢固樹立“本質安全”和“全員安全”理念,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全員包保責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專項投入,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依靠技術創新提升安全生產保障水平;要全面構建全方位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班前安全質量宣誓、青安崗、群安員等活動,定期排查安全質量隱患,形成“科學管安全、鐵腕治安全、基礎保安全、群眾促安全”的良好局面。
4.積極培育以“品牌建設”為重點的形象文化。要進一步統一“中國中鐵”品牌、規范使用企業標識,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通過企業員工、企業活動、辦公場所和工程項目全面展示企業品牌形象,提升“中國中鐵”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要重點抓好“CREC”國際品牌形象建設、房地產、資源、金融信托等業務板塊品牌建設和新重組單位文化融合工作,充分發揮品牌建設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5.積極培育以“尊重業績”為重點的效益文化。進一步強化市場意識、成本意識和效益意識,樹立尊重業績、注重實績的績效管理理念。通過創新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基礎管理、提升產品科技含量等途徑切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效益責任制,完善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扎實推進企業績效考核、工程項目績效評價和崗位KPI考核,引導、激勵和約束各級組織和廣大員工為企業降本增效貢獻力量。
6.積極培育以“和衷共濟”為重點的團隊文化。要構建企業共同理想信念,用企業使命引領廣大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用企業發展愿景推動各級領導團隊和員工隊伍建設。要發揮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團隊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和廣大員工的主體作用,把加強團隊建設和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結合起來,強化團隊意識、營造團隊文化,打造和衷共濟、同心同向推動企業發展的優秀團隊。
7.積極培育以“令行禁止”為重點的執行文化。要加強企業執行力建設,健全企業規章制度,深入貫徹企業行為規范,明確各企業、各層級、各崗位的職能定位,理順管理關系、優化管理流程、精簡管理環節、強化管理責任,提升企業運行效率。要建立剛性約束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工作檢查,嚴肅問責機制,確保企業政令暢通、運行有序,促進各級組織和廣大員工有令必行、有禁則止。
8.積極培育以“人盡其才”為重點的人才文化。要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弘揚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構建尊重人才、人盡其才的人才文化。要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強“六支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高素質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拓寬青年員工、一線員工、普通員工成長成才的渠道,真正讓想干事者有機會,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回報。
9.積極培育以“鼓勵創造”為重點的創新文化。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創新型企業,積極推動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創新保發展、以創新促管理、以創新強實力、以創新增效益。要進一步完善鼓勵創新、服務創新、推動創新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大創新獎勵力度,加大專利申報力度,尊重員工首創精神,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0.積極培育以“一安雙優”為重點的廉潔文化。要強化文化建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宣貫“資金安全、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的廉潔文化理念,促進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和業績觀。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通過加大教育力度使各級領導干部不愿腐敗,強化制度落實使各級領導干部不能腐敗,加大懲治力度使各級領導干部不敢腐敗,強化紀檢監察力量使各級領導干部不易腐敗,確保人和企興、風清氣正。
11.積極培育以“互利共贏”為重點的合作文化。要創建開放型企業,堅持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加強與政府機構、業主單位、合作企業、協作隊伍、社會公眾的溝通聯系和文化交流,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發展空間和服務領域,在全球市場樹立中國中鐵的良好形象。
12.積極培育以“關愛員工”為重點的和諧文化。要深入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員工利益,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把企業建設成為廣大員工安居樂業的大家庭。要進一步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職工民主管理,深入開展“三工”建設、“三不讓”幫扶、“雙學雙扶”行動和農民工“五同”管理,切實為員工解難事、辦好事、做實事,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推進企業和諧發展,真正落實“發展依靠員工、發展為了員工、發展成果由員工共享”。
項目文化建設是12項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直接體現。要堅持“兩納入、四同步”的工作方針,把項目文化建設納入項目建設目標、納入項目管理全過程,做到與項目管理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深入推進項目文化標準化建設,以項目文化建設引領和促進項目管理理念更新、模式創新和效益提升。要通過切實加強項目文化建設,推動企業核心價值體系和12項文化上橋頭、進洞口、下工班、到宿舍、入人心。
(三)建設學習型企業
1.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股份公司黨委 《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學習為核心、以班子為重點、以黨員為基礎、以實踐為關鍵、以發展為目的,切實抓好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作為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用黨的十八大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要通過健全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員教育培訓等學習制度,充分發揮黨校、干校等學習陣地作用,不斷豐富學習載體、創新學習方法、打造學習品牌,建立長效機制。
2.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委中心組學習,堅持每個季度集中3-5天時間,進行學習研討,不斷提高學習質量。要有計劃地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進行學習培訓。要建立聯系點制度,針對企業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和職工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要加強與國內外先進企業“對標”,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管理經驗和成功做法,不斷提升領導班子引領企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3.培養知識型員工。要在廣大員工中樹立全程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員工”活動。要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深入開展“素質工程”建設,積極培養選樹新時期的先進典型。要充分發揮各級培訓中心、職工學校等陣地作用,切實加強“竇鐵成技能大師工作室”、“巨曉林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深入推進“竇鐵成學習型班組”、“巨曉林業校”建設,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多工種的技能培訓、技能大賽、崗位練兵、崗位成才和創新創效活動,提高員工技能,增強創新能力,努力培育“四個一流”員工隊伍。
(四)打造“中國中鐵”品牌
1.深入實施統一品牌戰略。要繼續推進“中國中鐵”統一品牌建設,嚴格執行《中國中鐵企業文化手冊》和《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管理手冊》,要規范使用品牌標識,在施工現場、辦公場所、辦公用品、對外宣傳、企業形象展示中要統一使用“中國中鐵”品牌。要完善品牌管控體系,建立品牌使用申報制度,新產品、新領域使用“中國中鐵”品牌的要進行申報備案,切實控制品牌風險。
2.建設“中國中鐵”卓越品牌。要大力豐富、拓展和提升“中國中鐵”品牌內涵,把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企業品牌建設,把誠信、精品、科技、安全、綠色、人文等先進文化理念和卓越品牌概念深度植入“中國中鐵”品牌。要努力提升品牌價值和品牌附加值,積極傳導企業創新文化和科技成果,加強品牌推廣和品牌評估,拓展品牌傳播渠道,發揮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增強品牌延伸能力,擴大品牌市場輻射。
3.提高“中國中鐵”子品牌影響力。要進一步完善以“中國中鐵”統一品牌為核心、各子分公司品牌為補充的品牌架構,形成母、子品牌統分有序、協同發展的品牌格局。要在統一使用“中國中鐵”品牌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在鐵路、公路、城軌、大橋、隧道、電氣化、房建、工業制造、海外等相關業務領域的品牌建設,大力推廣房地產、資源開發、公路運營、物貿、環境工程、金融投資、文化產業等新業務板塊的品牌形象,盡快成為在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知名品牌。
(五)推進企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要發揮企業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優勢,整合企業出版、期刊、影視等文化資源和人才資源,成立專業化出版傳媒文化公司,做強科技期刊、新聞出版業務,拓展影視制作、文化傳播、廣告、培訓等業務,大力開發有影響、有特色的文化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中國中鐵文化產業品牌。
2.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要充分發揮中國中鐵文化藝術聯合會作用,加強書法、繪畫、攝影、作家等協會建設,與國家、行業相關組織進行對接,提升全公司群眾性文化活動層次,培養高水平文化藝術人才。要結合生產經營工作和重點工程建設,大力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藝術活動,充分滿足廣大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繁榮中國中鐵企業文化。
(六)營造企業發展良好輿論環境
1.進一步加強正面新聞宣傳。要切實提高企業傳播能力,大力加強對外宣傳報道,定期組織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進行集中報道,充分展示企業形象、擴大企業影響。要大力宣傳以青藏鐵路建設精神、高速鐵路建設精神為代表的企業先進精神,大力宣傳企業改革發展和精神文明創建成果,大力選樹宣傳企業先進典型,積極傳播企業的價值理念。要探索加強外宣工作,善用國際媒體資源,把握全球傳播規律,為海外發展提供輿論支持。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網站、報刊等媒體建設,運用各種新媒體、自媒體,拓展新聞宣傳渠道,加強與社會公眾交流互動,形成強大的正面輿論導向。
2.完善信息披露機制。要切實提高企業透明度,進一步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提升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工作辦公室在企業日常運行中的職能地位,完善信息披露、新聞發布、輿情管理工作機制,依法合規、及時客觀地公開披露企業信息,保障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進一步加強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的收集、分析、發布和保密等有關制度,實行法定信息、非法定信息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別披露。二級企業要全面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三級企業及重大項目指揮部要建立信息發布機制。
3.強化新聞輿情監管。要從維護中國中鐵品牌的戰略高度,把輿情監管作為重大的政治責任和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做到守土有責,努力維護輿情平穩。要進一步完善輿情聯席會議制度,加大輿情管理投入,加強日常輿情監控,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置。要加強對互聯網、微博、博客等新媒體的研究,努力加強與國家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構建以企業專門輿情管理機構為主導,以社會權威輿情管理機構、公共關系服務機構及相關專家學者為補充的輿情管理應對體系。要建立分層負責、區域分工、上下協同、資源共享的突發事件輿論應對工作機制,認真實施股份公司《突發事件輿情危機應對工作指引》和《突發事故(事件)輿論應對預案》,加強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及時回應輿論熱點,引導社會輿論,有效防范、處置和化解輿論危機。
(七)履行中央企業社會責任
1.加強社會責任管理。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3.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五、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二)推動文化創新。
(三)定期檢查考核。
(四)加強隊伍建設。
一、企業文化建設現狀
自2004年總公司武漢企業文化工作會議以來,全公司按照“分兩步走”的企業文化建設方針,大力弘揚“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全面推進“鑄魂、育人、塑形”三項工程,切實加強工程項目文化建設,逐步統一了企業理念、視覺、行為三大識別系統,初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中鐵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體系,基本完成了2004年企業文化工作會議和《企業文化建設實施綱要》中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
(一)形成了“建設文化、引領發展”的企業共識。
(二)建立了“科學規范、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
(三)弘揚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四)打造了“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企業品牌。
(五)加強了“有機融合、特色鮮明”的項目文化。
(六)培育了“愛崗敬業、勇攀高峰”的時代先鋒。
(七)展示了“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央企形象。
(八)營造了“以人為本、和諧奮進”的文化氛圍。
二、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任務。
(二)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內在需要。
(三)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四)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創新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
(五)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是推動企業攻堅克難的迫切需要。
三、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及戰略目標
總體思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大力推進文化興企、文化強企戰略,以構建企業核心價值體系為重點,以推進12項文化建設為內容,以加強項目文化建設為基礎,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目標,不斷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科學化水平,為推進兩大轉變、實現二次創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強大動力和文化支撐。
戰略目標:用5年左右時間,開創企業文化建設新格局,努力實現“五增強、五提升”,即企業文化在戰略管控中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企業發展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領導班子建設中的導向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凝聚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職工隊伍建設中的激勵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執行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生產經營中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企業文化在品牌傳播中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影響力明顯提升,努力把中國中鐵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文化強企。
四、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主要任務
今后5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構建中國中鐵企業核心價值體系
1.傳承“報效祖國、拼搏奉獻”的光榮傳統。
2.弘揚“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
3.培育“誠實守信、科學發展”的價值理念。
4.強化“銳意進取、堅韌頑強”的企業作風。
5.營造“以人為本、共建共享”的企業風尚。
6.彰顯“沖鋒在前、勇擔大任”的社會責任。
(二)推進12項文化建設
1.積極培育以“忠誠敬業”為重點的責任文化。深入開展企業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用企業核心價值理念引領員工的價值取向,增強廣大員工忠誠企業的使命感;深入開展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操守教育,增強廣大員工敬業盡責的責任感;深入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引導廣大員工自覺將個人追求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不斷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做到忠誠企業、愛崗敬業。
2.積極培育以“標準精細”為重點的管理文化。要扎實開展好“管理提升”活動,健全完善企業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的制度規范,加強細節管理和過程控制,把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貫穿到各個層級、各個環節和每一名員工。要扎實推進企業管理制度化和項目管理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資金使用、物資采購、機械設備和勞務分包四個集中管理,全面提升企業管理和項目管理的精細化、科學化水平。
3.積極培育以“本質安全”為重點的安全文化。要牢固樹立“本質安全”和“全員安全”理念,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全員包保責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專項投入,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依靠技術創新提升安全生產保障水平;要全面構建全方位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班前安全質量宣誓、青安崗、群安員等活動,定期排查安全質量隱患,形成“科學管安全、鐵腕治安全、基礎保安全、群眾促安全”的良好局面。
4.積極培育以“品牌建設”為重點的形象文化。要進一步統一“中國中鐵”品牌、規范使用企業標識,加大品牌宣傳力度,通過企業員工、企業活動、辦公場所和工程項目全面展示企業品牌形象,提升“中國中鐵”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要重點抓好“CREC”國際品牌形象建設、房地產、資源、金融信托等業務板塊品牌建設和新重組單位文化融合工作,充分發揮品牌建設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5.積極培育以“尊重業績”為重點的效益文化。進一步強化市場意識、成本意識和效益意識,樹立尊重業績、注重實績的績效管理理念。通過創新發展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基礎管理、提升產品科技含量等途徑切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效益責任制,完善企業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扎實推進企業績效考核、工程項目績效評價和崗位KPI考核,引導、激勵和約束各級組織和廣大員工為企業降本增效貢獻力量。
6.積極培育以“和衷共濟”為重點的團隊文化。要構建企業共同理想信念,用企業使命引領廣大員工的思想和行為,用企業發展愿景推動各級領導團隊和員工隊伍建設。要發揮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團隊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和廣大員工的主體作用,把加強團隊建設和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結合起來,強化團隊意識、營造團隊文化,打造和衷共濟、同心同向推動企業發展的優秀團隊。
7.積極培育以“令行禁止”為重點的執行文化。要加強企業執行力建設,健全企業規章制度,深入貫徹企業行為規范,明確各企業、各層級、各崗位的職能定位,理順管理關系、優化管理流程、精簡管理環節、強化管理責任,提升企業運行效率。要建立剛性約束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工作檢查,嚴肅問責機制,確保企業政令暢通、運行有序,促進各級組織和廣大員工有令必行、有禁則止。
8.積極培育以“人盡其才”為重點的人才文化。要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樹立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弘揚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新風,構建尊重人才、人盡其才的人才文化。要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加強“六支人才隊伍”建設,強化高素質人才引進、培養、開發、使用,拓寬青年員工、一線員工、普通員工成長成才的渠道,真正讓想干事者有機會,能干事者有舞臺,干成事者有回報。
9.積極培育以“鼓勵創造”為重點的創新文化。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建設創新型企業,積極推動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以創新保發展、以創新促管理、以創新強實力、以創新增效益。要進一步完善鼓勵創新、服務創新、推動創新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加大創新獎勵力度,加大專利申報力度,尊重員工首創精神,保護企業知識產權,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10.積極培育以“一安雙優”為重點的廉潔文化。要強化文化建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宣貫“資金安全、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的廉潔文化理念,促進各級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和業績觀。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通過加大教育力度使各級領導干部不愿腐敗,強化制度落實使各級領導干部不能腐敗,加大懲治力度使各級領導干部不敢腐敗,強化紀檢監察力量使各級領導干部不易腐敗,確保人和企興、風清氣正。
11.積極培育以“互利共贏”為重點的合作文化。要創建開放型企業,堅持互利共贏的發展思路,加強與政府機構、業主單位、合作企業、協作隊伍、社會公眾的溝通聯系和文化交流,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發展空間和服務領域,在全球市場樹立中國中鐵的良好形象。
12.積極培育以“關愛員工”為重點的和諧文化。要深入推進和諧企業建設,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員工利益,更加注重人文關懷,把企業建設成為廣大員工安居樂業的大家庭。要進一步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職工民主管理,深入開展“三工”建設、“三不讓”幫扶、“雙學雙扶”行動和農民工“五同”管理,切實為員工解難事、辦好事、做實事,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推進企業和諧發展,真正落實“發展依靠員工、發展為了員工、發展成果由員工共享”。
項目文化建設是12項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和直接體現。要堅持“兩納入、四同步”的工作方針,把項目文化建設納入項目建設目標、納入項目管理全過程,做到與項目管理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深入推進項目文化標準化建設,以項目文化建設引領和促進項目管理理念更新、模式創新和效益提升。要通過切實加強項目文化建設,推動企業核心價值體系和12項文化上橋頭、進洞口、下工班、到宿舍、入人心。
(三)建設學習型企業
1.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要認真貫徹落實股份公司黨委 《關于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指導意見》,以學習為核心、以班子為重點、以黨員為基礎、以實踐為關鍵、以發展為目的,切實抓好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作為各級黨委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用黨的十八大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要通過健全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員教育培訓等學習制度,充分發揮黨校、干校等學習陣地作用,不斷豐富學習載體、創新學習方法、打造學習品牌,建立長效機制。
2.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委中心組學習,堅持每個季度集中3-5天時間,進行學習研討,不斷提高學習質量。要有計劃地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進行學習培訓。要建立聯系點制度,針對企業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和職工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要加強與國內外先進企業“對標”,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管理經驗和成功做法,不斷提升領導班子引領企業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3.培養知識型員工。要在廣大員工中樹立全程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員工”活動。要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深入開展“素質工程”建設,積極培養選樹新時期的先進典型。要充分發揮各級培訓中心、職工學校等陣地作用,切實加強“竇鐵成技能大師工作室”、“巨曉林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深入推進“竇鐵成學習型班組”、“巨曉林業校”建設,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多工種的技能培訓、技能大賽、崗位練兵、崗位成才和創新創效活動,提高員工技能,增強創新能力,努力培育“四個一流”員工隊伍。
(四)打造“中國中鐵”品牌
1.深入實施統一品牌戰略。要繼續推進“中國中鐵”統一品牌建設,嚴格執行《中國中鐵企業文化手冊》和《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管理手冊》,要規范使用品牌標識,在施工現場、辦公場所、辦公用品、對外宣傳、企業形象展示中要統一使用“中國中鐵”品牌。要完善品牌管控體系,建立品牌使用申報制度,新產品、新領域使用“中國中鐵”品牌的要進行申報備案,切實控制品牌風險。
2.建設“中國中鐵”卓越品牌。要大力豐富、拓展和提升“中國中鐵”品牌內涵,把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企業品牌建設,把誠信、精品、科技、安全、綠色、人文等先進文化理念和卓越品牌概念深度植入“中國中鐵”品牌。要努力提升品牌價值和品牌附加值,積極傳導企業創新文化和科技成果,加強品牌推廣和品牌評估,拓展品牌傳播渠道,發揮一體化產業鏈優勢,增強品牌延伸能力,擴大品牌市場輻射。
3.提高“中國中鐵”子品牌影響力。要進一步完善以“中國中鐵”統一品牌為核心、各子分公司品牌為補充的品牌架構,形成母、子品牌統分有序、協同發展的品牌格局。要在統一使用“中國中鐵”品牌的基礎上,著力強化在鐵路、公路、城軌、大橋、隧道、電氣化、房建、工業制造、海外等相關業務領域的品牌建設,大力推廣房地產、資源開發、公路運營、物貿、環境工程、金融投資、文化產業等新業務板塊的品牌形象,盡快成為在相關行業和領域的知名品牌。
(五)推進企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要發揮企業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優勢,整合企業出版、期刊、影視等文化資源和人才資源,成立專業化出版傳媒文化公司,做強科技期刊、新聞出版業務,拓展影視制作、文化傳播、廣告、培訓等業務,大力開發有影響、有特色的文化產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中國中鐵文化產業品牌。
2.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要充分發揮中國中鐵文化藝術聯合會作用,加強書法、繪畫、攝影、作家等協會建設,與國家、行業相關組織進行對接,提升全公司群眾性文化活動層次,培養高水平文化藝術人才。要結合生產經營工作和重點工程建設,大力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藝術活動,充分滿足廣大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繁榮中國中鐵企業文化。
(六)營造企業發展良好輿論環境
1.進一步加強正面新聞宣傳。要切實提高企業傳播能力,大力加強對外宣傳報道,定期組織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進行集中報道,充分展示企業形象、擴大企業影響。要大力宣傳以青藏鐵路建設精神、高速鐵路建設精神為代表的企業先進精神,大力宣傳企業改革發展和精神文明創建成果,大力選樹宣傳企業先進典型,積極傳播企業的價值理念。要探索加強外宣工作,善用國際媒體資源,把握全球傳播規律,為海外發展提供輿論支持。要進一步加強企業網站、報刊等媒體建設,運用各種新媒體、自媒體,拓展新聞宣傳渠道,加強與社會公眾交流互動,形成強大的正面輿論導向。
2.完善信息披露機制。要切實提高企業透明度,進一步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提升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工作辦公室在企業日常運行中的職能地位,完善信息披露、新聞發布、輿情管理工作機制,依法合規、及時客觀地公開披露企業信息,保障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進一步加強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的收集、分析、發布和保密等有關制度,實行法定信息、非法定信息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別披露。二級企業要全面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三級企業及重大項目指揮部要建立信息發布機制。
3.強化新聞輿情監管。要從維護中國中鐵品牌的戰略高度,把輿情監管作為重大的政治責任和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做到守土有責,努力維護輿情平穩。要進一步完善輿情聯席會議制度,加大輿情管理投入,加強日常輿情監控,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處置。要加強對互聯網、微博、博客等新媒體的研究,努力加強與國家新聞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構建以企業專門輿情管理機構為主導,以社會權威輿情管理機構、公共關系服務機構及相關專家學者為補充的輿情管理應對體系。要建立分層負責、區域分工、上下協同、資源共享的突發事件輿論應對工作機制,認真實施股份公司《突發事件輿情危機應對工作指引》和《突發事故(事件)輿論應對預案》,加強網絡評論員隊伍建設,及時回應輿論熱點,引導社會輿論,有效防范、處置和化解輿論危機。
(七)履行中央企業社會責任
1.加強社會責任管理。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
3.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
五、實施企業文化發展戰略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二)推動文化創新。
(三)定期檢查考核。
(四)加強隊伍建設。